怎么用 Fio 来测试树莓派的磁盘性能

为了测试系统IO性能的高低,在实际开发中,需要使用IO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。

这里要介绍一款经典神器 —— Fio(Flexible I/O Tester)。

这是一款由 Jens Axboe 开发的用于测评和压力/硬件验证的开源软件。

它支持 19 种不同类型的 I/O 引擎 (sync、mmap、libaio、posixaio、SG v3、splice、null、network、 syslet、guasi、solarisaio,以及更多), I/O 优先级(针对较新的 Linux 内核),I/O 速度,fork 的任务或线程任务等等。它能够在块设备和文件上工作。

Fio被广泛的应用在非常多的地方,包括测评、QA,以及验证用途。它支持 Linux、BSD、OS X、Android 以及 Windows。

简单来说,Fio是用来测试系统IO性能的工具,它的强大之处在与提供了一套测试框架,能够支持多线程多进程的IO测试,用户只需进行参数的配置,便能够方便地定制不同的IO行为(顺序读写,随机读写等),并对其性能进行监测。

对于Debian/Raspbian来说,Fio的安装很容易。

执行 sudo apt-get install fio 即可。

一般的参数和说明:

bs : 设置IO请求的块大小,可以给出上下限
支持对read,write,trim分别进行设置,以逗号隔开
比如:bs=1k-2k,3k-4k,5k-6k
size : 文件请求的大小,控制job结束
rw : 控制读写类型: read/write/rw/randread/randwrite/randrw
direct : 1表示绕过buffer,直接作用于设备
ioengine: io引擎:libaio(异步IO),syslet等
iodepth : 异步IO情况下,IO队列的长度
runtime : 执行时间限制,控制job结束
filename: 输出文件或者设备名,eg:/dev/sba

例子:

bs=4k:单次io的块文件大小为4k
ioengine=libaio:IO引擎使用libaio方式
direct=1: 测试过程绕过机器自带的buffer,使得测试结果更真实,等效于buffered=0
runtime=7200:运行时间设置7200s
size=20G :设置本次测试的空间为20G
filename=/dev/sdb20 :被测裸盘的盘符
group_reporting=1:汇总每一个进程的信息
rate_iops=5000 : rate_iops设置额定的iops,一般测试不需要设置
time_based :设置测试基于时间,注:虽然设置了runtime为7200s,如果没有设置time_based,在空间写满之后停止。
write_iops_log=w-4kb-7200s-numjobs4-iodepth128-ssd:表示将iops写入到一个在fio目录下名叫4kb-7200s-numjobs4-iodepth128.iops.1.log的文件中,注:如果numjobs设置为多线程,则每一个线程的iops写入到一个log文件中。
log_avg_msec=1000: 每隔1000ms往log中写一次数据
rw=randwrite : 测试方式随机写

numjobs=4:设置测试线程数
iodepth=128:io 深度设置为128

实际操作:

随机写入的性能测试:

sudo fio –name=randwrite –ioengine=libaio –iodepth=1 –rw=randwrite –bs=4k –direct=0 –size=512M –numjobs=2 –runtime=240 –group_reporting

输出的结果:

随机读取的测试:

sudo fio –name=randread –ioengine=libaio –iodepth=16 –rw=randread –bs=4k –direct=0 –size=512M –numjobs=2 –runtime=240 –group_reporting

输出的结果:

结果里面包含吞吐量和时间。io=表示总共完成的IO量。在基于容量的测试中,这个值能匹配size参数。aggrb是所有进程/设备的汇总带宽。minb/maxb表示测量到的最小/最大带宽。mint/maxt表示测试的最短和最长耗时。和io=参数类似,时间值对于基于时间的测试应该能匹配runtime参数,对于基于容量的测试是一个变量。

如果对相关参数搞不明白可以看帮助:

好了,IoT前哨站希望大家熟练掌握这个性能检测工具。